職位推薦
- 珍格醫療-臨床銷售 15001-20000
- 地奧制藥-醫藥代表 6001-8000
- 普利德醫療-醫療設備銷售經理 面議
- 大唐-兼職招商經理 面議
- 景德中藥-直營經理 6001-8000
- 安邦醫藥-省區招商經理 8001-10000
- 恒瑞醫藥-醫藥信息溝通專員 6001-8000
- 黃河中藥-學術講師 8001-10000
發布日期:2022-04-15 瀏覽次數:373
在我們體內,DNA被組蛋白卷繞,共同組成長鏈結構。如果將一個細胞內的DNA完全伸展開,其長度可以達到2米。但我們看到的是,如此豐富的遺傳物質全部被塞在一個直徑只有微米級別的細胞核內。DNA折疊機制,就是實現這一點的關鍵。
根據這一機制,在細胞內,DNA長鏈折疊成眾多的環狀結構。而這些環狀結構的形成,離不開兩種蛋白:黏連蛋白(cohesin)和染色質結構蛋白CTCF。
此前的研究提出,在這個過程中,黏連蛋白起到了分子馬達的作用:這種蛋白將基因組片段向兩個方向不斷外擠。而CTCF扮演了終止符的角色:一旦遇到CTCF,“馬達”就將在這個方向停止運轉;而在兩個CTCF之間,“馬達”徹底停轉,這時被外擠的DNA片段就形成了穩定的環狀結構。
科學界普遍認為,DNA的環狀結構是幫助細胞調控基因表達、促進DNA修復的關鍵結構。此前的研究也在CTCF位點之間,觀察到了黏連蛋白調控的DNA環狀結構。不過,這些研究存在一個不容忽視的缺陷:研究者只能獲得環狀結構的靜態圖像,卻難以捕捉這一過程的動態變化。
今天,在一項發表于《科學》的研究中,由麻省理工學院(MIT)科學家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超分辨率活體細胞成像技術,實現了對環狀結構動態過程的監測。基于這項研究,作者提出,DNA環狀結構比此前認為的更加動態、存在時間也更短。這一現象也向調控基因表達的傳統觀點發起了強有力的挑戰。
借助全新的技術手段,研究團隊通過熒光標記CTCF的DNA位點后,能夠監測DNA環狀結構在2小時內的動態變化。同時,借助新開發的計算機模擬手段,他們還能根據成像數據來推測環狀結構的活動過程。
研究團隊對小鼠胚胎干細胞的一段DNA進行了成像分析。結果令人大跌眼鏡:這段DNA僅僅在3%~6%的時間內是環狀結構,并且這個環只能維持10~30分鐘。DNA環狀結構占比之低、壽命之短,都與過往研究的預期大相徑庭。
▲研究揭示了DNA環狀結構的動態變化(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既然環狀結構非常罕見,那么DNA片段通常處于什么狀態呢?這項研究給出的答案是:部分環狀結構。所謂部分環狀結構,就是DNA片段只有一端被CTCF固定,這時形成的是較小的環——以往的研究手段很難觀察到這樣的結構。相對應的,前文中更大的環,也被稱作完全環狀結構。
▲DNA片段未成環、部分環狀結構與完全環狀結構的示意圖(圖片來源:MIT)
而這項研究的結論是,DNA片段大約92%的時間都處于部分外擠的狀態,形成部分環狀結構。因此研究團隊猜測,這些部分環狀結構在基因調控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換句話說,首要的調控因素或許不是環狀結構本身,而是黏連蛋白推動DNA外擠的過程。
這項突破讓我們重新思考基因表達的調控因素,并且有望成為更多相關進展的開端。由于基因組中還存在大量其他環狀結構,研究者猜測,還有很多環狀結構也是極其短壽的。因此,他們計劃將該手段應用于研究不同細胞類型中的其他環狀結構。
同時,這一結論還有助于理解多種疾病。例如,染色體異常遺傳病FOXG1綜合征就可能與環狀結構變化中的錯誤有關。對FOXG1基因中環狀結構的研究,將為這些可能出現運動與認知障礙的患者帶來希望。
參考資料:
[1] Michele Gabriele et al., Dynamics of CTCF and cohesin mediated chromatin looping revealed by live-cell imaging . Science (2022) DOI: 10.1126/science.abn6583
[2] Structures considered key to gene expression are surprisingly fleeting. Retrieved Apr. 14th, 2022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949735
300多萬優質簡歷
17年行業積淀
2萬多家合作名企業
微信掃一掃 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