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位推薦
- 珍格醫療-臨床銷售 15001-20000
- 地奧制藥-醫藥代表 6001-8000
- 普利德醫療-醫療設備銷售經理 面議
- 大唐-兼職招商經理 面議
- 景德中藥-直營經理 6001-8000
- 安邦醫藥-省區招商經理 8001-10000
- 恒瑞醫藥-醫藥信息溝通專員 6001-8000
- 黃河中藥-學術講師 8001-10000
發布日期:2022-03-22 瀏覽次數:143
高薪推動跨國藥企人才流動,而核心實力才是其能否留下的關鍵。
01 高管薪酬公布
近日,強生發布了2021年的高管薪酬報告。首席執行官(CEO)Alex Gorsky去年總薪酬為2674萬美元,同比2021年下降了9.6%。據了解,這主要是由于其養老金的下降——由643.6萬美元降至70.3萬美元。
雖然Alex Gorsky去年的薪酬有所下降,但在眾多跨國藥企CEO中薪資仍屬于前列。
羅氏和諾華兩家跨國藥企2021年CEO的薪酬均有所上漲,但和Alex Gorsky仍有較大差距。
羅氏CEO Severin Schwan去年的薪酬總額為1149萬瑞士法郎(合1248萬美元),相較2020年上漲了4%;諾華CEO Vas Narasimhan獲得了價值1122萬瑞士法郎(1218萬美元)的薪酬,較2020年的1038萬瑞士法郎增加了8%。
根據跨國藥企2021年財報,葛蘭素史克Emma Walmsley 2021年薪酬為1129萬美元(820萬英鎊),同比增長17%;阿斯利康Pascal Soriot薪酬為1908萬美元(1386萬英鎊),均未超過強生。
從業績表現來看,2021年強生全年實現總收入937.75億美元,同比增長13.6%;其中制藥業務收入520.8億美元(+14.3%),醫療器械業務收入270.6億美元(+17.9%),消費者保健業務收入146.35億美元(+4.1%)。
總的來說,制藥業務仍然是強生最重要的業績支撐,財報顯示其強勁增長主要來源于Stelara(烏司奴單抗)、Darzalex(達雷妥尤單抗)、Imbruvica(依布替尼)、Tremfya(古塞奇尤單抗)、Erleada(阿帕他胺)等幾款產品的推動。此外,COVID-19疫苗(Ad26.COV2.S)也貢獻了23.85億美元的銷售收入。
除CEO外,強生其余高管2021年薪酬也處于高水平,執行副總裁(EVP)兼首席財務官(CFO)Joseph Wolk在2021年收入1095萬美元;首席科學官(CSO)Paulus Stoffels收入1500萬美元;執行副總裁兼全球制藥主席Jennifer Taubert收入1022萬美元。
02 醫藥人才供不應求
跨國藥企CEO的薪酬狀況和公司當年的業績表現息息相關,去年跨國藥企整體業績回暖,因此多數高管的薪酬有所上漲。回到本土藥企,相關醫藥人的薪酬也非常可觀。
微信公眾號“鈦媒體”對科技型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以及高管個人年薪進行了排名,高管薪酬排行Top20榜單中,醫藥企業有7家,中國生物制藥(1.71億元、第7位);百濟神州(1.2億元、第11位);藥明康德(0.65億元、第17位)等多家知名藥企上榜。
高管個人年薪Top50榜單中,醫藥行業有30人上榜,分別來自18家企業。百濟神州共有兩位高管上榜,分別是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歐雷強和聯合創始人兼科學顧問委員會主席王曉東,歐雷強以年薪1.01億元位居榜單第9名,王曉東以年薪0.41億元位居榜單第23名。
百濟神州作為一家創新藥企巨頭,在新藥研發方面投入巨大,給企業高管的薪酬也不吝嗇。
公開資料顯示,2018-2020年,百濟神州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核心技術人員的稅前薪酬在不斷升高,分別為1.75億元、2.57億元、3.14億元,截至2021年上半年,上述人員不重名共16人,薪酬總額為1.66億元,高管人均薪酬達173.20萬元/月,2078.38萬元/年。
百濟神州高薪實際上是整個醫藥創新產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國生物制藥產業飛速發展,人才需求旺盛,薪酬也隨之不斷提高。
奧火資訊2022年醫藥行業薪酬報告顯示,隨著火熱的市場需求,早期研發領域中,40%的候選人對下一份工作薪資有40%漲幅預期。本身供需就不太平衡的熱門市場,可能會進一步增加競爭的可能。
臨床開發和醫學事務相關領域的人才在2022年的醫學市場仍然保持供不應求的狀態, 大部分候選人會期待有20-30%的薪資漲幅,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在腫瘤和免疫領域,候選人的薪資水平會更高一些。
03 跨國藥企人才流動加速
本土生物醫藥產業的飛速發展和逐漸推高的薪酬待遇也吸引跨國藥企高管向本土藥企流動。
日前,再鼎醫藥發布公告,任命喬什·斯邁利(Josh Smiley)為首席運營官,正式就任的日期是2022年8月1日。據了解,Smiley此前曾擔任禮來首席財務官。
實際上過去一年,跨國藥企已有25位高管發生變動,而在2022年開始不足三個月,跨國藥企高管變動人數已近10位。
除高薪吸引外,一位曾在跨國藥企擔任過高管的現國內藥企總經理對賽柏藍表示,跨國藥企高管頻頻離職,主要是由于跨國藥企受帶量采購的影響比較大,業務線密集調整。據其了解,近段時間,多家跨國藥企的高管離職情況非常普遍。
值得注意的是,跨國藥企高管向本土企業流動的同時,也有不少高管在短時間內又重回跨國藥企,例如羅氏制藥中國客戶交互業務模式腫瘤領域總經理錢巍,去年六月離開羅氏加入君實生物,6個月后又重返羅氏。
錢巍的情況并非個例,羅氏中國區總裁的邊欣,從西安楊森離職后在百濟神州任職一年,后重新回到羅氏。
上述專業人士告訴賽柏藍,跨國藥企高管在本土的不適應主要是因為,隨著跨國藥企體系的逐漸龐大,跨國藥企高管的工作內容比較單一,很多工作都需要依靠整個系統的運作,一旦進入國內藥企,面臨多樣的工作要求,往往就不太適配。
跨國藥企的高管如果想要適應國內藥企,首要的是學習能力,甚至是從頭開始的能力。對于國內企業來說,擁有跨國藥企的履歷只是高管的一個敲門磚,除此之外還需要其擁有全面的能力——很強的溝通能力,在資源有限甚至極限壓力之下,仍舊有所作為的適應性。
其對賽柏藍表示,一位高管在什么領域,做過什么藥,管沒管過產品,行業的人脈都不是最關鍵的,最核心的能力是戰略制定和執行、搭建執行戰略的組織織架構。把戰略梳理清楚、把戰略分解成可執行的計劃并組建相應的有能力執行的團隊和整合相應的資源去達成。
300多萬優質簡歷
17年行業積淀
2萬多家合作名企業
微信掃一掃 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