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位推薦
- 珍格醫療-臨床銷售 15001-20000
- 地奧制藥-醫藥代表 6001-8000
- 普利德醫療-醫療設備銷售經理 面議
- 大唐-兼職招商經理 面議
- 景德中藥-直營經理 6001-8000
- 安邦醫藥-省區招商經理 8001-10000
- 恒瑞醫藥-醫藥信息溝通專員 6001-8000
- 黃河中藥-學術講師 8001-10000
發布日期:2022-03-10 瀏覽次數:314
文丨Linan
羅氏旗下超級重磅腫瘤學“三駕馬車”的業績營收一直備受業界關注。近年來,受專利到期、仿制藥競品等因素影響,其三大王牌藥物Rituxan(美羅華,通用名:利妥昔單抗注射液)、Herceptin(赫賽汀,通用名:注射用曲妥珠單抗)和Avastin(安維汀,通用名:貝伐珠單抗注射液)營收一直在走下坡路。
2019年是中國生物類似藥元年,自首款中國生物類似藥(復宏漢霖的利妥昔單抗)上市后,國產生物類似藥如雨后春筍一般出現,攪動著原本平靜的市場......
羅氏原三駕馬車已老,下一個爆款是?
2022年初,跨國藥企們相繼發布2021年財報。羅氏財報顯示,2021全年總收入628.01億瑞士法郎(約690.12億美元),同比增長9.3%。其中,制藥業務收入450.41億瑞士法郎,同比增長3.1%,診斷業務177.60億瑞士法郎,同比增長29.5%。
2021年受生物類似藥沖擊,羅氏的安維汀、赫賽汀與美羅華年收入分別下滑38%,37%和28%,三種產品合計銷售額相比2020年下滑45億瑞士法郎。
而回顧2019年-2020年,羅氏這三款王牌藥就呈現出“老態”。2019年赫賽汀、美羅華開始下跌,僅安維汀仍處在增長狀態。安維汀銷售額雖然未下降,但是也面臨著潛在的危機。受仿制藥、疫情等影響,僅2020年上半年,安維汀就同比下降18%;2020年赫賽汀、安維汀、美羅華年銷售額均萎縮至50億瑞士法郎以下,超預期下跌,同比分別下滑38%、29%、35%,三款藥合計銷售額只有129.47億瑞士法郎,相比2019年減少了58億瑞士法郎,同比下降30%。
據國盛證券統計,2021年羅氏的HER2系列里:Herceptin(Trastuzumab,HER2):受生物類似藥影響,下滑28%,銷售額26.94億瑞士法郎。但在中國銷量增長了6%;
Avastin(Bevacizumab,VEGF):全球范圍生物類似藥沖擊,美國下滑47%,歐洲下滑66%,中國也有明顯影響。銷售額30.56億瑞士法郎(-37%);
MabThera/Rituxan(Rituximab,CD20):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濾泡性淋巴瘤(FL)、尋常天皰瘡(PV)、類風濕性關節炎(RA)以及某些類型的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CA)相關血管炎。生物類似藥導致市場收縮,美國下行44%,中國下滑13%,加拿大下滑59%。腫瘤部分銷售額為19.99億瑞士法郎(-38%)。 自身免疫產品里: MabThera/Rituxan(rituximab,CD20):生物類似藥沖擊使自免部分銷售額下滑,5.66億瑞士法郎(-43%)。
不過在老三駕馬車失速時,羅氏新的三駕馬車開始崛起。此前有分析稱,羅氏的PD-L1療法Tecentriq(泰圣奇,通用名:atezolizumab,阿替利珠單抗),也即俗稱的T藥、帕妥珠單抗注射液(Pertuzumab Injection,英文品牌名:Perjeta)以及Kadcyla(恩美曲妥珠單抗,中文商品名:赫賽萊)有望成為其腫瘤學新的三駕馬車。
2020年,Tecentriq在一線適應癥用藥的激發下全球銷售額達到27.38億瑞士法郎(+55%),Perjeta在中國市場需求強勁,銷售額達到38.83億瑞士法郎(+18%),Kadcyla則因為全球各個市場的需求增加實現了17.45億瑞士法郎的收入(+34%)。
盡管在2021年羅氏的Tecentriq(+24%)、kadcyla(+16%)、Alecensa(+18)等保持不錯的增長,但是也難以抵消這三款昔日王牌產品的營收下滑,羅氏整體腫瘤業務收入仍下滑11%。
2021年,羅氏制藥業務收入增長主要來自Hemlibra(血友病)、Ocrevus(多發性硬化癥)、Tecentriq(癌癥)、Evrysdi(脊髓性肌萎縮癥)和Phesgo(癌癥)的強勁需求,此外COVID-19相關產品Ronapreve(COVID-19高風險患者)和Actemra/RoActemra(COVID-19嚴重肺炎)的放量也對其業績產生促進作用。
因為新產品快速放量表現亮眼,也抵消了MabThera/Rituxan、Herceptin and Avastin遭受的生物類似藥沖擊。
值得關注的是,羅氏的新冠檢測和基礎診斷拉動診斷業務板塊高速發展,再加上新上市創新藥產品表現亮眼,公司整體在大基數上獲得了高個位數業績增長。
無聲的戰場,國內生物類似藥密集上市
從中國區市場的表現來看,羅氏中國總體營收保持穩定,Perjeta(帕妥珠單抗,HER2/neu)、Alecensa(阿來替尼,ALK)和Heceptin(曲妥珠單抗,HER2)的增長與生物類似藥的沖擊抵消。2021年制藥業務收入32.76億瑞士法郎,占比制藥業務總收入的7.3%,同比增長4%。
但在中國市場上,羅氏老三駕馬車的市場份額有被國內生物類似藥逐漸搶占的危機。而且,隨著《生物類似藥相似性評價和適應癥外推技術指導原則》發布,國產生物類似藥進入集采目錄的可能性也在加快。
從2019年~2022年,國產生物類似藥密集上市。羅氏腫瘤學三駕馬車里,貝伐珠單抗的國產生物類似藥最多,利妥昔單抗已被集采盯上,曲妥珠單抗的國產生物類似藥也在排隊上市。
貝伐珠單抗:2004年2月,安維汀首次獲FDA批準上市,目前已在全球已經獲批多個適應癥,在我國獲批6個適應癥,分別是:轉移性結直腸癌、非小細胞肺癌、膠質母細胞瘤、肝細胞癌、卵巢癌、宮頸癌。
2004年,安維汀在美國上市,2018年全球銷售收入70億美元,占據2018年全球暢銷藥物榜第七位。2010年,安維汀在中國獲批,2018年中國銷售額超過20億元。2017年,貝伐珠單抗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乙類范圍,醫保支付標準為1998元(100mg/瓶),2018年又進一步降至1934元(100mg/瓶),且成功續約進入2019版醫保目錄。
2018年,隨著專利到期,貝伐珠單抗的生物類似藥越來越多,銷售業績開始逐年縮水。目前,國內已有8款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獲批上市,分別來自齊魯制藥、信達生物、恒瑞醫藥、博安生物、百奧泰、貝達生物、東曜藥業和復宏漢霖。此外,正大天晴也已經遞交上市申請。
2019年首個國產貝伐珠單抗(商品名:安可達)上市,來自齊魯制藥。安可達2020年中標價為1198元,比原研藥安維汀的價格便宜700多元。2020年安可達銷售額便達到了18億元,日前河南發布了2021年全省藥品網上交易情況的通知,安可達以2.99億元的銷售業績擠進了河南省藥品銷售前十榜單。
2021年6月,恒瑞的子公司盛迪亞的貝伐珠單抗注射液獲批上市。2022年3月,恒瑞子公司盛迪亞的貝伐珠單抗注射液(規格:4ml:0.1g)的價格由1150元降至1078元,同比之下,信達生物的貝伐珠單抗注射液(規格:4ml:0.1g)的價格則是從1146元微降至1138元。
利妥昔單抗:2000年4月,利妥昔單抗在中國上市,主要用于治療非霍奇金性淋巴瘤。隨著利妥昔單抗專利到期,國內藥企紛紛開始布局利妥昔單抗生物類似藥。
Insight數據庫顯示,目前國內包括原研在內已有3款利妥昔單抗獲批上市,兩款生物類似藥分別來自復宏漢霖和信達生物,此外,正大天晴也已經處于上市審評中,另有5家企業的利妥昔單抗生物類似藥處于III期臨床開發階段。
2022年1月19日,廣東聯盟雙氯芬酸等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文件發布。其中,納入了生物藥利妥昔單抗,據了解,羅氏、復宏漢霖、信達生物三家藥企均有報名。從報量情況來看,利妥昔單抗的總量約是1.6萬支,羅氏、復宏漢霖、信達生物的占比分別是63.50%、35.11%、1.39%。目前,羅氏利妥昔單抗100ml規格的掛網價格為2294.44元,復宏漢霖、信達生物的同規格產品掛網價分別為1398元、1030元。
此次廣東11省聯盟將利妥昔單抗納入集采目錄,未來極有可能會擴大至全國集采,預計也會有更多符合條件的生物藥會被集采盯上。國內生物藥市場洗牌在所難免。
曲妥珠單抗:2002年,羅氏的曲妥珠單抗獲批進入中國市場。2017年,曲妥珠單抗以65%的降幅進入醫保目錄,每瓶由21613元降價至7600元,進入醫保目錄后,曲妥珠單抗快速放量。
數據顯示,2019年,曲妥珠單抗在中國城市公立醫療機構的銷售額52億元,2020年,曲妥珠單抗的銷售額超50億元。2020年8月,復宏漢霖的注射用曲妥珠單抗生物類似藥獲批上市。此外,正大天晴、安科生物、海正藥業的曲妥珠單抗生物類似藥已報上市。不少業內人士預測,接下來,曲妥珠單抗也極有可能進入集采目錄。
數據顯示,我國生物類似藥市場規模將于2030年達到589億元,個別單品將達百億。業內推算,未來三年內國內預計有30~50多款生物類似藥會接連上市,競爭遠比PD-1激烈。
利妥昔單抗、曲妥珠單抗、貝伐珠單抗等重磅生物藥強敵環伺。在沒有硝煙的戰場,羅氏原腫瘤學三駕馬車在國內市場上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危機。
300多萬優質簡歷
17年行業積淀
2萬多家合作名企業
微信掃一掃 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