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位推薦
- 珍格醫療-臨床銷售 15001-20000
- 地奧制藥-醫藥代表 6001-8000
- 普利德醫療-醫療設備銷售經理 面議
- 大唐-兼職招商經理 面議
- 景德中藥-直營經理 6001-8000
- 安邦醫藥-省區招商經理 8001-10000
- 恒瑞醫藥-醫藥信息溝通專員 6001-8000
- 黃河中藥-學術講師 8001-10000
發布日期:2022-02-22 瀏覽次數:284
近日,國家醫保局副局長陳金甫在吹風會表示,今年的高值醫療耗材集采重點將聚焦骨科耗材、藥物球囊、種植牙等品種。
這些耗材集采從試點擴展到全國,相關科室會受到哪些影響?
關節、創傷集采后,再向脊柱開刀
作為耗材大戶,這不是集采第一次磨刀霍霍向骨科。
據《2020 年中國醫療器械藍皮書》,2019 年我國骨科植入市場規模約 304 億元。而去年開始的國家級人工髖關節和人工膝關節集采,似乎已經為骨科的黃金時代合上書頁。在集采試點的山東、江蘇等地。骨科耗材平均降幅 33%,某些重點品種降價接近 90%。
天津市醫藥采購中心截圖
處在試點地區的山東某三甲醫院骨科醫生連風(化名)告訴丁香園,近 10 年來,關節置換手術費用并未提升,但集采后科室績效獎金幾乎腰斬。
「一臺膝關節置換的四級手術,正常只有副高級別以上醫師才有手術權限,此外還需要一名主治或兩名住院醫師的協作。一場手術下來,刨除器材耗值外,正常軌道的手術費用不到 3000。」據連風回憶,其 08 年剛剛入職的時候手術費也是這個價錢。如今,連風所在的科室內對于置換手術的開展已經變得不再積極。
此外,由于關節置換手術的器械操作復雜,對于開展置換手術比較多的科室,器械廠家往往會配備一個工程師進駐手術團隊,進行器械輔助、消毒輔助等工作。隨著廠家工資越開越低,無奈之下不少工程師選擇離職轉行。
關節類一波未平,創傷類一波又起。
2021 年下半年,由河南省牽頭 12 個省份組成省際聯盟,對骨科創傷類醫用耗材開展集采,品種包括接骨板及配套螺釘、髓內釘及配件、中空(空心)螺釘等醫用耗材。
由于創傷類耗材種類繁多,河南聯盟集采將其合并為三個采購包,接骨板與配套螺釘組成系統,接骨板系統包括普通接骨板系統和鎖定加壓接骨板系統(含萬向),髓內釘與其配件組成系統。企業只需在每個包內選取代表品進行報價,中選后,包內其他產品按和代表品同樣的降幅降價,最后平均降幅 88.65%,最高降幅 95.78%。
河南聯盟降價完畢,京津冀「3 + N」聯盟在今年 2 月緊隨其后,涉及接骨板及配套螺釘、髓內釘及配件、中空(空心)螺釘等骨科創傷類醫用耗材。
漣漪持續擴大,人工髖關節、膝關節及創傷類后,今年輪到脊柱類耗材。
西南證券分析顯示,我國骨科市場保持著脊柱類第一(30%)、創傷類第二(28.6%)、關節類次之(27.8%)的特點。與全球市場結構關節(37%)>脊柱(18%)>創傷(14%)恰恰相反。這一刀下去,想必是拳拳到肉。
圖源:西南證券截圖
據本次醫保局吹風會,考慮到骨科耗材產品組成復雜,目前正在進行信息標準化,將跟高值醫用耗材聯采辦進行專題研究,并且廣泛聽取臨床專家的意見、廣泛聽取企業的意見,預計上半年出臺初步方案,條件成熟的情況下今年開標。
按下葫蘆浮起瓢,支架集采后再進藥物球囊
2020 年 11 月,首輪冠脈支架集采落地,均價萬元級的支架降到 700 元,降幅突破 90%,最低中標價更是只有 469 元,也是在這場報價現場,企業代表發出了「種個睫毛都不止這么點」的金句感嘆。
按下葫蘆浮起瓢。本次國家醫保局吹風會上提到,支架集采后,發現各地藥物球囊使用大幅度上升。
與當前已經降至百元級別的支架相比,廣發證券發展研究中心數據顯示,藥物球囊價格在 2 萬元左右。據本次吹風會,醫保局為「堵住價格虛高的空間」,今年集采重點繼而納入藥物球囊。
與此同時,臨床面臨的部分挑戰已逐漸展現。
四川某三甲醫院心內科主治醫師董汗(化名)明顯感受到臨床使用球囊增多,但除利益因素外,他認為還有另一層原因。
傳統意義上來說,藥物球囊最保守的適應癥只適用于支架內再狹窄,作為冠脈支架效果不佳時的替代方案。「但有些集采的冠脈支架用了,患者血管內再狹窄的發生率上升,不得不接著用藥物球囊。」不過也有醫生表示,自己所在的醫院并沒有聽說支架斷裂的發生率上升,質量和以前并無差別。
此外,生產廠家在供貨時往往關注總體數量保證,而不考慮每種型號在臨床使用上的差異,丁香園了解到,部分臨床醫生可能遇到常用型號供貨不太充足的情況。
廣東地區某三甲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王秋(化名)告訴丁香園,「有時沒有最合適的支架匹配患者的需求,這樣的情況一個月可能會出現數次至十余次。這時就需要醫生調整支架植入方式以取得滿意的療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術難度。」
醫生雖然能通過手術方案補救短期缺貨,但廠家在滿足集采指標要求后,供貨積極性明顯下降。「以前一個電話就送來了,現在送貨很慢,我們都不知道供貨人是誰,有時候確實耽誤手術進展。」董汗表示。
口腔科收入結構,決定受影響程度可能最低
根據國家醫保局吹風會,本次種植牙集采國家層面從去年初就開始部署探索,由四川組織省際聯盟研究規程,現在方案基本成熟。
盡管在四川之前,各地也已對種植牙的降價進行不同程度的試探,比如早在 2015~2016 年左右,浙江省多地已支持用醫保的個人歷年結余賬戶資金支付種植牙費用。去年 8 月,浙江寧波發布方案,在當地醫保承擔種植牙的基礎上進一步壓價,但這些文件僅對種植牙的價格做出要求,沒有提到「量」,所以都不算是嚴格意義上的集采。
圖源:寧波市醫保局
去年 11 月,四川發布《關于開展部分口腔類高值醫用耗材產品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代表著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種植牙集采落地。
在此前的四川試點集采中,已經將目標放到整個種植體系統——也就是說,種植牙所需要的專屬耗材中能「被集采」的幾乎都囊括進去了。這些進入集采的耗材通常也是種植牙手術中花費最大的一部分。根據口腔種植科醫生提供的信息,除手術費、麻醉費和牙冠之外的耗材費用約占 40~70%。
圖源:四川省藥械集中采購及醫藥價格監管平臺
值得注意的是,在四川此前的探索中,盡管耗材價格被壓低,但申報范圍僅涉及「部分組成口腔種植體系統的醫用耗材」,并未涉及醫療服務費用打包。基于這一特點,口腔種植科醫生的主要收入結構決定了與多數科室不同, 種植牙集采對于醫生收入影響可能甚微。
某一線城市三甲醫院的口腔種植科醫生嚴肖(化名)告訴丁香園,「對于種植科醫生來說,收入源于耗材的部分非常少,幾乎沒有。口腔的傳統就是很少通過耗材來獲得收益的,收入主要是根據所在醫療機構的規則來拿獎金,與器材商不會產生過多的關系。」
余波之外
盡管有許多意料之外的余波,仍有不少醫生表示,集采之后大幅下降的耗材價格,確實讓臨床溝通工作變得更加順利。
廣東地區某大型三甲醫院心內科主治醫師趙梓灼(化名)告訴丁香園,「以前為了幫患者省錢,我們一個球囊反復用,但反復使用會增加手術時間,甚至會增加手術風險。反倒球囊便宜之后,如果遇到不順我們就換一個新的,費用沒有大幅增加,手術更加安全高效,病人的遠期的效果也好。現在和患者談話變得很輕松,當高昂的費用不再是一種桎梏,患者接受治療的配合度也變高了。」
當治療的窘迫隨著費用的桎梏逐漸打破,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收入結構的桎梏又何時打破?
醫療界流傳著一個段子:「除了口腔科醫生自己,所有科室都覺得口腔科收入高。」
其他科室醫生向往的不一定是口腔科醫生的工資水平,而是他們通過診療行為本身帶來的工資水平。從試點地區的情況來看,面對集采的大浪,口腔科醫生的收入結構確實更容易在潮頭站穩腳跟。
正如連風醫生給我們分享的一段科室老主任的評論:「一個時代已經過去了。可以預見,曾經的骨科金字塔正在悄然坍塌;以后決定醫生收入的將不再是手術所用的耗材價格,而是你們自己的診療能力和技術水平。」
300多萬優質簡歷
17年行業積淀
2萬多家合作名企業
微信掃一掃 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