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位推薦
- 珍格醫療-臨床銷售 15001-20000
- 地奧制藥-醫藥代表 6001-8000
- 普利德醫療-醫療設備銷售經理 面議
- 大唐-兼職招商經理 面議
- 景德中藥-直營經理 6001-8000
- 安邦醫藥-省區招商經理 8001-10000
- 恒瑞醫藥-醫藥信息溝通專員 6001-8000
- 黃河中藥-學術講師 8001-10000
發布日期:2022-01-17 瀏覽次數:195
維生素D能夠預防佝僂病和軟骨病。也有研究顯示,維生素D能夠調節腎素-血管緊張素通路、影響癌癥和心血管疾病。
那補充維生素D和死亡率降低有關嗎?以往有研究發現,大劑量補充維生素D與全因死亡率降低無關;也有研究指出,補充維生素D可能與癌癥死亡率顯著降低有關。但大部分研究的隨訪時間不長,且很少有基于人群的大型試驗。
截圖來源: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近期,一項發表在《柳葉刀-糖尿病與內分泌學》(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ogy)的研究(名為“D-Health試驗”),探討了補充維生素D與全因死亡率之間的關系。該研究結果表明,在未經篩查的情況下,大劑量補充維生素D對人群的全因死亡率無影響,全人群補充維生素D不是必要的。據研究者在論文中介紹,“該試驗是迄今為止最大,且患者依從性較高的研究”。
新研究發現了什么?
在這項隨機、雙盲對照試驗中,研究者納入了21315名60歲以上的參與者。所有參與者被隨機分配至維生素組和安慰劑組:維生素組的參與者每月服用1次維生素D3補充劑(含量為60000 IU);安慰劑組的參與者每月服用1次安慰劑,所有人均服用5年。研究的主要終點是所有參與者5年后的全因死亡率;次要終點是補充維生素D3與癌癥、心血管疾病及其他原因造成死亡之間的關聯。
在隨訪期間,研究者隨機抽取了3943名參與者的血液樣本,分析發現,補充劑確實提高了體內的維生素D水平:
安慰劑組的參與者,平均血清25-羥基維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的濃度為77 nmol/L;
維生素組的參與者,平均血清25(OH)D的濃度為115 nmol/L。
血清25(OH)D是維生素D代謝的中間產物,又是合成活性1,25二羥維生素D[1-25(OH)2D3]的前體,在血液中濃度最高、水平最穩定,半衰期最長,是反映體內維生素D營養狀況的最佳指標。
維持骨骼健康所需的最佳血清25(OH)D濃度尚存爭議。美國醫學研究所(IOM)贊成,成人血清25(OH)D濃度應維持在20-40 ng/mL(50-100 nmol/L);維生素D缺乏癥的特征是血清25(OH)D<50 nmol/L。為了整體健康,建議將血清25(OH)D的濃度維持在正常范圍。
中位隨訪5.7年后發現,共有1100人死亡,其中安慰劑組有538人(5.1%)死亡,維生素D組有562人(5.3%)死亡,進一步分析后發現,服用維生素D3與全因死亡率(HR 1.04,P=0.47)、心血管疾病死亡率(HR 0.96,P=0.77)、癌癥死亡率(HR 1.15,P=0.13)和其他原因導致的死亡率(HR 0.83,P=0.15)的關聯都不顯著。
按符合方案分析(per-protocol analysis)后,研究者發現,所有實際服用了維生素D3且完成了整個研究的參與者,全因死亡率顯示出增加了18%的趨勢但也不顯著(OR 1.18 [95%CI 1.00-1.40]; P=0.06)。
進一步的探索性分析中,排除前2年隨訪數據后(因為補充維生素D的人群,在前2年的死亡率明顯高于安慰劑組,這可能會影響結局),研究者發現,隨機分配接受維生素D3的參與者,發生癌癥死亡的風險高于安慰劑組24%(HR 1.24,P=0.05)。
研究者總結指出,每月給未做篩查的老年人服用維生素D3并不能降低他們的全因死亡率。該方案可能不適用于維生素D攝入充足的人群預防疾病,期待進一步研究進行驗證。
究竟要不要補充維生素D?
該期刊中隨附發表的評論文章中指出:研究表明,維生素D在生理系統和生物反應中存在廣泛的作用,包括維持鈣磷穩態、骨骼健康、免疫功能、細胞周期和分化等。有不少觀察性研究發現,低維生素D狀態可能與慢性和急性不良健康結局的風險增加相關。然而,在干預性試驗中的健康結局似乎不太一致,通常研究中不支持增加維生素D的攝入對健康有益。
研究結果的不一致,部分原因可能有:
和維生素D代謝的復雜性有關,也可能和維生素D的供應來源有關,比如通過曬太陽和吃食物所獲取的維生素D和膳食補充劑中獲取的不同。
而且,維生素D的狀態對健康的影響,還可能與參與者的整體健康狀態、生活方式、身體組成成分等相關因素有關。因此,研究中存在的潛在混雜因素,導致研究結果的因果關系很難區分。
此外,研究結果可能和基線時參與者體內的維生素D濃度,以及補充維生素D后的整體狀態有關。尤其是對于25(OH)D水平可能較低的高危人群而言,獲益可能比普通人群更明顯。
該研究中的干預劑量為每月補充為60000 IU,這相當于每天補充2000IU。該干預劑量高于澳大利亞和其他大多數國家的推薦攝入量,這可能會影響研究結果。
美國醫學研究所指出,長期血漿中維生素D的濃度高于125 nmol/L,可能存在潛在不良反應。雖然維生素組和安慰劑組中的不良事件發生率相似,但是研究中可能出現的潛在不良反應也需要考慮,比如長期補充維生素D,是否會導致更多人的血漿中25(OH)D濃度超過125 nmol/L。
總之,該研究表明,對于維生素D攝入充足的人群,補充維生素D并不能影響他們的全因死亡率。然而,對于本身25(OH)D濃度低于50 nmol/L的參與者,則最有可能從補充劑中獲益。此外,可能需要進行更長時間的隨訪,以充分研究補充維生素D對幾十年來疾病發展的影響,如未來10年的死亡率。
參考資料
[1] Rachel E Neale, et al., (2022).The D-Health Trial: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f the effect of vitamin D on mortality.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DOI: https://doi.org/10.1016/S2213-8587(21)00345-4.
[2] Inez Schoenmakers.(2022)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and mortality.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DOI: https://doi.org/10.1016/S2213-8587(22)00002-X
[3] Whiting SJ, et al.,(2011) The vitamin D status of Canadians relative to the 2011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an examination in children and adults with and without supplement use[J]. Am J Clin Nutr.
300多萬優質簡歷
17年行業積淀
2萬多家合作名企業
微信掃一掃 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