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檢驗科醫師

職位描述
1、醫學檢驗、免疫學等相關專業大專以上學歷;2、三年以上臨床檢驗科工作經驗,可注冊;3、熟悉臨檢、生化、微生物、免疫等檢驗技術,熟練操作各類檢驗儀器設備;4、計算機操作熟練,獨立完成臨床常見檢驗的各項內容,并能夠做出正確的檢驗結論;
企業簡介
南平市第一醫院位于閩江上游、秀麗的延平湖畔,前身是口士吡哩醫院。1905年,美國傳教士蘇雅各(JamesE.Skinner)在延城師帝坨山修建美以美會口士吡哩醫院,擔任院長。當時只有工作人員20多人,設內、外兩個科,床位10張。1932年,杜嘉德(R.G.L.Downie)醫生接任口士吡哩醫院院長職務。1941年因教會改組,口士吡哩醫院改稱 中華基督教南平衛理醫院 ,杜嘉德繼續擔任院長。解放后,醫院由人民政府接管。1951年9月,醫院更名為 南平專區醫院 。1966年9月改稱 反帝醫院 。1967年恢復 南平專區醫院 。地區行署搬到建陽后,1971年4月開始籌建建陽地區醫院。1973年l0月正式掛牌恢復建陽地區醫院。1989年1月,行署復遷南平,改稱為 南平地區醫院 。南平市立醫院的前身為南平縣衛生院。1937年12月,駐南平的福建省巡回醫療隊第二隊第三分隊改組為南平縣衛生院。1949年人民政府接管,改稱南平中心衛生院。1951年9月,改稱南平縣人民政府衛生院。1956年12月改名為南平縣醫院。1958年11月改名為南平市立醫院。1968年12月,市立醫院更名為南平市工農兵醫院。1973年4月,又更名為南平市立醫院。1995年8月將南平市立醫院與南平地區醫院合并,組建南平市第一醫院。歷經百年春秋和幾代人的不懈努力,親歷閩北醫療衛生事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成長壯大的過程,南平市第一醫院已發展成為一所集醫療、科研、教學、預防、保健 五位一體 的,閩北規模最大、技術力量最強、醫療環境最美的綜合性 三級乙等醫院 ,成為福建醫科大學、福建中醫學院教學醫院,福建中醫學院碩士研究生教學醫院和全科醫師臨床教學培訓基地。醫院規模:占地106666平方米,建筑面積83965平方米,醫療用房54998平方米,綠地面積48359平方米,占總面積的47%。總資產2.5億元,床位編制760張。年門診量38.19萬人次,年住院病人1.57萬人次。人才隊伍:在崗在聘職工938人,醫院技術力量雄厚,專業技術人員717人,其中高級職稱136人(正高25人,副高75人)、中級職稱213人、初級404人,有碩士學位4人,在讀搏士生2人,在讀碩士研究生12人,兼職教授、副教授27人,臨床碩士生導師2人。南平市科技專家11人。年人才培養和科研支持經費80余萬元,醫院已經培養出許多年輕的業務技術骨干。專科特色:設有38個臨床醫技科室,12個行政后勤科室,2個門診部。有眼耳鼻喉科研究所、腫瘤研究所、心血管病研究所和閩北創傷骨科研究所,成立了放射影像中心、醫學康復中心、放射治療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和輸液配制中心。設立了ICU、CCU、NCU等重癥監護室。眼科、耳鼻喉科、骨科、心血管內科被列為市級重點發展專業學科。科技水平:開展了體外循環心臟直視手術、腦腫瘤手術、斷指再植術、腎移植術、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術、介入治療以及婦外科的微創手術、多功能人工耳蝸植入術、胸椎前路側前方減壓植骨鋼板內固定術、枕下路直切口應用顯微神經外科技術第四腦室內巨大腫瘤切除術等疑難手術達省內先進水平;偶發分枝桿菌治療達國內領先水平。近年來,獲省科技進步獎2項;省醫藥衛生科技進步獎1項;獲國家知識產權局批準實用新型專利2項;獲市科技成果獎16項;國家、省級刊物發表論文千余篇。服務創新:醫院為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積極開展醫療服務模式改革,提供便民服務臺、藥品咨詢臺。實行全天候門診、雙休日主任專科、專家門診等。建立了心血管俱樂部、腦血管俱樂部、糖尿病之友、老年人病友俱樂部以及腫瘤俱樂部等活動,成立孕婦學校、免費月子服務,為廣大患者提供了全程優質服務。
[展開全文] [收縮全文]福建相關職位: 省區經理(零售事業部-福建) 省區經理(零售事業部-福建) 政府事務經理(GA) 醫藥大區經理 學術經理(RPM) 學術推廣經理(腫瘤領域) 大區銷售經理 醫藥產品經理RPM 副總經理 地區經理 DSM(腫瘤領域)
熱門區域招聘: 重慶 北京 上海 浙江 江蘇 廣東 山東 湖南 安徽 河北
福建招聘企業: 廣州康朝藥業有限公司 平潭縣東嵐醫藥有限公司 福州屏山制藥有限公司(江西辦事處) 廈門圣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福建虎伯寮藥業有限責任公司 福瑞股份 深圳市華康醫藥有限公司 騰科寶迪(廈門)醫療技術有限公司 東昇醫藥 浙江鼎泰藥業有限公司
職位發布日期: 2015-01-16